『請問製作一支影片的報價多少?』
這是我們常常在一開始就被問的問題,但做一個影片可大可小,平均一支兩分鐘的影片,見素30萬到300萬都承接過,畢竟影片是完全以客製化的方式來製作,很難在一開始直接給個數字價碼,得依據不同內容而有不同的價碼。
以下是一個拍攝會涵蓋的範圍,根據不同執行而有不同的規模大小:
前期
- 統籌
- 製片
- 導演
- 企劃
- 場勘
製作
- 製片組
- 副導、場記
- 演員、臨演
- 攝影組
- 燈光組
- 收音組
- 美術組
- 美術道具租借
- 化妝師、髮型師
- 攝影、燈光器材
- 場景租借
- 交通、伙食、住宿
後期
- 剪輯
- 調光
- 動畫
- 電腦特效
- 配音員
- 版權影片
- 版權、原創音樂
- 音效、混音
前期製作
我們相信影片的張力,是透過前期的深層田調轉換而成的關鍵元素,成為故事中能動得觀眾最強的有效力量。
為了能讓影片能更接近故事核心,見素會投入很多時間在田調,以了解客戶的最大優勢,轉變成影片的最大價值,因為影片能帶給觀眾的感動,是客戶核心價值。可參閱文章 如何尋找企業的專屬故事 。
但並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需要經歷長時間的田調,有些影片若只是想要強調產品優勢或企業歷史要點,就會比較偏向步驟過程,或重要的清單式呈現,可參考 瓜瓜園 。
接著,專案的重要成員(製片、統籌、導演、攝影師)會進行場勘,找適合的場景與鏡位,如此一來,才能知道拍攝是否有限制,同時調整更細微的腳本,讓腳本與拍攝層面越來越接近;製片也會在此時準備拍攝的前製作業,包含協調不同組別的人員與準備工作,將拍攝當下可能會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
拍攝
一個專案最大的花費幾乎都在拍攝時,因為工作人員最多可能會達20-30位,當然,還是得視每個專案的需求與規模大小,有不同的人員配置。而在這個萬紫千紅的數位影片時代,有越來越多的設備選擇,不同的器材也會造就不一樣的影片品質呈現,器材租借以天計算。
較大拍攝團隊
較小拍攝團隊
除了團隊的人員組成與器材選擇,還有其他會造就影片成本落差的項目,讓我們一起來看以下相似鏡位,使用不一樣的元素組成,而有不同的成本與成品:
較高預算
場地
- 另外租借場地
- 場景有深度與透視感
美術道具
- 購買專屬道具客製擺設
- 專業美術組人員陳設
較低預算
場地
- 客戶現有場地
- 場景大部分為主要白牆
美術道具
- 以客戶現有道具做擺設
- 專案統籌與客戶溝通陳設
較高預算
場地
- 另外租借會議室
- 有大片窗與綠意
演員
- 使用外國演員,以增加國際感
較低預算
場地
- 使用客戶現有會議室
- 場地的限度造就鏡位也有限制
演員
- 由客戶自行準備人員
這些是畫面裡看的到的差別,那在畫面的背後會是怎樣的配置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宜鼎Creating Brilliance的這個設計畫面,雖然只是簡短的3秒鐘畫面,但卻牽動眾多人力成本;除了畫面裡可見的成本為外國演員、基本的美術道具,但畫面裡看不見的成本則是更多。
此畫面的幕後花絮照:
我們透過幕後花絮照來看,可以看到工作人員多達17位(導演、統籌、製片、製片助理2位、副導、場記、攝影師、攝影助理*2位、燈光師、燈光助理2位、收音師、收音助理、化妝師、化妝師助理)
光是一顆畫面,動員的人力與事物成本就已經不低,由此可知,每顆畫面都是珍貴的。當然也有省錢的執行方式,這一切都取決於預算的大小,或是想拿到怎樣的影片成品。
後期製作
後期除了剪接、調光、音樂…這些影片的基本要素以外,影響報價的另一關鍵是Motion Graphics、Animation以及特效的製作多寡。以Motion Graphics為例:
複雜程度較高
複雜程度較低
更多Motion Graphics的製作詳情可參閱 拍完了,繼續提升畫面層次 。
另外影響後製成本的另一關鍵,還有國際版權影片的購買量多寡。有時影片想要傳遞的資訊或需要的畫面都可能不一定能實際拍攝的到,像是可能想呈現全球化感而需要一顆地球,較難以出動衛星去實際拍攝,若純後製一顆地球可能也會耗費太多成本,此時,購買素材就是最佳管道。
雖然使用國際版權素材影片,也是相對的省預算,但一支影片的購買費用為幾千到萬元不等,在後製成本中也會佔有一定的預算比例。
所以企業如果能在一開始前就先有個預算,即能快速對焦;但倘若尚處於做功課階段,那建議也可從見素過往作品中找出比較喜歡的影片,或是從下列每個預算範圍區間的影片,來大致初步規劃: